江西古墓发现22名裸葬女性续:疑为服毒殉葬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1日10:37 江南都市报
江西古墓发现22名裸葬女性续:疑为服毒殉葬
墓葬中的一具女性遗骨。

  4月9日,本报《焦点新闻》刊登了靖安李洲坳东周墓葬高票入选“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消息,同时首次发布了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樊昌生在评选会上所作的报告,“22名女性集体裸殓”等多个新发现引起了读者的高度关注,纷纷致电本报新闻热线,希望考古队能够给出更多关于李洲坳东周墓葬的信息,昨日,记者就读者关心的问题,采访了考古队领队、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徐长青。

  李洲坳墓葬首称青铜文化对靖安李洲坳墓葬年代的确定问题,徐长青告诉记者,竖穴、土坑、带墓道、使用白膏泥包裹棺木等特点,属于典型的楚墓风格,李洲坳东周墓葬表现出来的这些特点,说明了该墓葬属于越人楚墓,这是江西境内目前发掘的最大的楚墓。此前也发掘过几座楚墓,但规模仅是几个平方米。

  从考古学层面分析,李洲坳墓葬出土文物与贵溪崖墓出土的同类器物基本一致;与湖南地区越人墓葬的随葬品组合也相似,反映了南方越人集团所具有的特殊文化现象;同时,从墓葬结构,漆器文物的某些特点分析,又具有某些早期楚文化的因素。因此,李洲坳东周墓葬所代表的是一支具有深厚越文化因素,又受到某些楚文化风格影响的新型青铜文化。它也反映了在春秋时期,在赣西北地区可能还存在过一支具有高度青铜文明成果的大型政治集团。徐长青激动地说,这是最值得我省骄傲的一个考古发现。

  徐国走进人们的视野

  早在1979年,距靖安李洲坳东周墓葬群1500米处,李家村的农民在修机耕道时,曾挖出春秋时期徐国青铜器3件,其中包括刻有铭文的水器盥盘一件,刻有铭文的卢盘(即炉盘)一件,以及素面无铭文、类似现在炭箕的文物一件。在这些青铜器上发现刻有关于徐国徐王的铭文。

  徐长青称,东周时期南方越人有百余族。目前探明,2500年前,江西境内只有干越人、扬越人。那么,棺木内躺的是干越人还是扬越人,或者是其他越族人?徐长青说,徐国在西周时为东夷集团中最大的国家,《韩非子》说它地域五百里。《诗经·大雅·常武》篇说“率彼淮浦,省此徐土”。徐国疆域最大时包括整个苏北、皖中、鲁南、赣西北等江淮广大地区。据史书记载,夏禹时,伯益因辅佐治水有功,其子若木被封于徐(今安徽泗县一带)建立徐国。至徐偃王嬴诞时,徐国四周有32个小国家向他朝贡。徐偃王被周穆王打败后,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一带的山中隐居下来,其子孙继续管理徐国。公元前512年,徐国被吴国灭掉,前后历经四十四代国君,而江西一带很可能是徐国被灭后最后的家园。可惜的是,目前在李洲坳古墓中出土的青铜器上未能发现文字记载,并且这部分青铜器与先前出土的徐国青铜器在器型及纹饰上都不尽相同。目前,还不能确定墓主的身份为徐王,但从陪葬规格判断,反映出了诸侯国君或贵族生活的奢华。长期被忽视的徐国就这样再次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